厦门首发中欧班列出口冷链专列
近日,厦门完成了首列中欧班列出口冷链专列的发出。该班列从厦门东孚站出发,将经由满洲里口岸出境,预计15天后抵达俄罗斯莫斯科,本趟冷链专列装载了来自福建本地的冻鱿鱼片、秋葵等海鲜蔬果共计906吨,使用了目前在国际技术上遥遥领先的冷链集装箱。所有集装箱均配备标准量柴油油箱的发电机制冷组,利用卫星导航实现全过程跟踪定位,并可随时在线监测集装箱内实时温度及湿度。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在先进技术的助力下,冷链专列能够实现货物从工厂到买家仓库的全程低温运输,从而最大限度保质、保鲜,为冷链运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中欧班列物流大动脉提供了更多应用的可能性。
此趟冷链专列的顺利开行,搭建了协同政府、厂商、接驳企业的闭环联系机制,畅通冷链专列运输全过程,实现备货、接驳、装车、发运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保证货到即装、即装即运,使得福建本土及周边地区的海鲜、蔬果等产品以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送达境外。
近日,天津市财政局拨付资金1.7亿元,支持天津市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前期,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商贸流通企业2022年疫情防控发挥重要保供作用给予资金奖励补助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补助范围和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农产品冷链流通能力、冷链配送效率、冷链末端网点布局,支持疫情保供中作出贡献的商贸流通企业,完善农产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批发市场、加工配送中心、分销配送中心和零售终端冷链流通能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消费恢复和发展。 下一步,天津市财政局将与天津市商务局密切配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助力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发展。 近日,国内首座帐式气调库在新疆伽师县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帐式气调保鲜技术正式落地新疆,将进一步提高新疆的果蔬贮藏保鲜能力。帐式气调库具有投资小、建库快、可在同一温度下实现多品类分批次贮藏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新疆现有的低温冷库,达到进一步延长果品保鲜的目的,不仅有利于果品企业错峰销售,获得更好收益,还能提升新疆果蔬的保鲜水平。 据了解,该帐式气调库由新疆德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引入技术建设,目前已在新梅保鲜上率先使用,能够将新梅的保鲜期从1个多月延长至2个多月。目前,新疆每年有八成以上的林果产品销往疆外市场,冷藏保鲜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帐式气调库是一种介于低温冷库与气调冷库之间的果蔬保鲜技术,它的造价比气调冷库低,保鲜效果又比低温冷库好,需在低温冷库内安装一个或数个气调库大帐,使帐体与原有库体之间形成夹套,通过帐外制冷和帐内气调来形成一个适于果蔬长期贮藏的气调环境,从而实现气调保鲜库的所有功能。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聚焦为农务农兴农总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谋划实施农资经营、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资产盘活开发等“十个百亿元产业”工程,全力推进广西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主动承担广西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调研,由区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分片联系的市供销社调研、发动,深入全区14个市、60多个县(市、区),协调地方党委、政府抓好落实;三是成立了广西供销冷链物流公司,结合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按照“1个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N个田头保鲜仓+N个移动式冷库”模式,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全区供销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打造流通强县。 近日,由中创智冷与天驰控股发展(青岛)有限公司共同设计研发并投资建造的中创天驰智能无人冷库在青岛落成,其中5号智能冷库正式投入运营,而这也是中创智冷“四港联动”战略布局继天津后的第二站。 据悉,中创天驰智能无人冷库位总投资额2.8亿元,包含B、C、D三座单体库,日堆存能力可达8万吨,可用于存储冷冻水产品、冷冻肉类、冷冻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