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鲜易鲜物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冷链运输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十四五”冷链大家谈丨“十四五”时期,冷链城配如何转场?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1-20
十四五”冷链大家谈丨“十四五”时期,冷链城配如何转场?

“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的集疏运体系,发展中转换装、区域分拨,推动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与区域分拨配送业务高效协同。以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为支撑,高效衔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构建干支线运输和两端集配一体化运作的区域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

城配业务是由货主端发起、物流企业承运的一项物流业务,涉及市内配送和城际间的配送,一般200公里范围内的属于城市配送,是物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冷链物流的城配业务历经了大概20年的演化,但相对于快递、快运、专线、零担、整车等物流市场,城市配送这一物流细化领域特别是冷链城配,整体发展相对缓慢。无论是集约化程度还是城配的网络建设以及相应的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均尚不完善。未来几年,随着冷链市场自身的日益壮大,国家和各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高度重视,以及《“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预示着冷链城配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城配需求日益扩大


在城乡居民对生鲜食品消费需求大幅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品牌企业、连锁零售和餐饮企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都在增加,尤其是疫情以来,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增量用户也在快速增长。现有的冷链资源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消费者对于冷链产品高品质、便利化的倾向带动了生鲜电商、社区团购、预制菜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城配营造了新的需求场景。

 

然而城配的供应链模型复杂,行业整合程度较低,成本又非常高,再加上城市道路错综复杂,经常拥堵,疫情中的交通管制的异常严格,皆延长了车辆的通行时间,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解决城市冷链物流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实现共同配送,多家企业共同承担了费用也降低了成本的投入,能够缓解交通压力,保证了送货准时性。

 

在共同配送模式的选择中,多见的是共建配送中心模式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的仓配一体化模式。共建配送中心是为减少配送成本,提高配送质量,由多家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集小成大,共同建设一个配送中心满足多客户的共同配送模式。配送中心的存在可以将货物集中起来,分类后送往各自的目的地。但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企业之间的相互碰撞,各个企业并没有直接参与配送,但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规章制度,难以统一标准,操作复杂。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多个企业的冷链物流配送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和调度的仓配一体化模式,解决了企业之间协调合作难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庞大的服务网络、充足的车辆、经验丰富的团队、自动化的设备,对产品进行科学的仓储管理配送服务,仓配一体化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毋庸置疑,是集商流、物流、车辆于一体的高地。

 

北京优鲜配的冷链城配业务正是以仓配一体的共同配送模式为主,用自己搭建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按流量计费的一体化服务。目前自营的网络已延伸覆盖到了京津冀、东北、山东、山西、西北等几个区域,其他如华东、华南、西南等区域采用整合优质资源协同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优鲜配的城配网络是以北京为主要始发地,近年来在华北区开发8条自有精品的配送线路及相应的服务网络,主要以服务冰淇淋及温度要求高的产品为主,提供时效可靠、温度控制严格的高标准冷链多城市共配服务,包括北京至北京全域、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西安、天津及周边。并且推出优鲜管家、优鲜同城、优鲜精品、优鲜冷运、优鲜到家等五大产品,构建了全程一站式冷链服务体系。

 

未来优鲜配将持续完善该服务网络上的节点建设与周边辐射能力、全程可视化服务的系统支持,并且更加开放的与同业伙伴开展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现阶段的冷链城配在运营过程中仍有诸多疑难之处。王萌指出,在服务方面,不仅要面对城市管制多且不统一,城市交通复杂,服务需求高频且繁琐这些普货城配也在面临的问题,还要妥善处理温度不易控制的难点。不少冷链产品在卸货时都会处于常温状态,在转移到冷藏设备的过程中产生的时间差会导致冷链断链,冷藏车也无法驶进冷库中,停放地点到冷库的这段距离使产品陷入失温状态,⽣产地和冷藏运输车、销售点与冷藏运输车的衔接不畅,以及两个卸货点之间行驶时带来的车内降温等现象,都会使产品保质期变短,形成食品及医药安全的隐患。

 

在经营方面,企业面临的是如何控制仓库、车辆的数量,平衡资源和需求,仓库不足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配置过多又会造成企业的资金亏损;车辆不足影响配送效率,过多会让装载率降低。但企业的扩张和业务的增长过程本身就会面临多次的收支平衡的震荡,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到适合自身的经营方法。

 

除此之外,市场上还存在服务行业标准不统一,企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导致标准高的企业无法获得相应回报,市场价格始终处于低位。运营成本逐年递增,业务的集约化程度不足,也无法让企业更为有效的实现降本增效。


城市配送货源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区域,而是不规则的分布在城市中。对于冷链物流企业而言,要高效率的解决这些散布在全城的配送需求,就要融合技术手段,如以大数据、物联网为依托建立起的互联网车货匹配的运力调度平台。在整个冷链物流服务链中,“最后一公里”城配物流相对较为困难,因为对“时效”有着严苛要求。如果调度、排线、派单以及后续的订单跟踪均依赖人工,不但效率低下,排线不够合理也给司机的配送带来不小麻烦,加大了调度的压力。


可以深度洞察货主需求,规划合理路线的智能化的调度平台则可以协调各方动态,为城配业务配置相应的资源。

 

城配的“最后一公里”是决定冷链其他环节是否可以有效发挥价值的重要节点,推动冷链城配的升级优化,不仅需要政府和市场监管企业提高其的服务标准及准入门槛,还需要愿意为好的服务产品买单的用户。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越来越需要整体化的解决方案,仓配一体、共同配送毫无疑问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依靠数据来进行服务的优化、需求的预测、决策的方向,具有前瞻性,为企业提供了最优的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向好的趋势

我国冷链物流的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冷链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也不高,综合利用率较低,全链条监管体系和支撑体系不完善,需要依赖系统性、科学性的总体规划指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将冷链物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为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冷链从业人员的信心,提高了冷链行业的吸引力,树立了客户对冷链行业的信任感。

 

《规划》明确五方面原则,即市场驱动、政府引导,统筹推进、分类指导,创新引领、提质增效,区域协同、联动融合,绿色智慧、安全可靠。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成本水平显著降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基本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王萌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城配业务发展将呈现以下五种趋势。

 

第一是集约化程度更高。新形势下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客户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增强,原有的自有配送将向更为集约的共同配送转移,城市配送集约化程度将持续提高。同时随着政府城市规划,行业监管的规范化,也将促进规模化、规范化的冷链城配企业的发展。

 

第二是从单一城市配送向区域化多城市配送发展。随着国内各经济圈的发展,客户在同一经济圈内的多城市业务发展需求增强,城市配送从服务单一城市向服务区域内多城市发展,要求城市配送企业具备更多的网络、配送节点及资源整合能力。

 

第三是更多样的配送渠道和更灵活的配送形式。随着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城市配送需满足不同场景的服务需求,一个客户往往既有To B需求也有To C需求,既需要配送大仓,也需要配送门店,所用到的车型将更为丰富,对应的配送装载容器、保温设备将更为丰富,同时城市配送也将与几大快递公司进行更好的融合,互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为客户提供整合的服务。

 

第四是同业协同程度更高。随时市场对各环节专业性要求的提高,以及行业专业分工逐步加强,同业间的协作更加重要,同时也可避免重复投资及产能过剩,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如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将由更多大资本或国有企业完成,大的快递网络、干线网络也有头部成熟的网络,同业间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每家做好自己的客户个性化服务,并做好解决方案的设计和资源的高效整合。

 

第五是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由于城市配送涉及影响因素较多,多年来信息化发展程度不高,作业模式相对传统。随着城市配送集约化、规范化要求的提高,区域协同、多渠道多场景的服务需求增多,智能化、数字化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将越来越落地,订单跟踪、职能调度、数据传输等,都将加快发展,以满足业务的需求。通过订单的信息化、智能化管控,可以为从内部运营效率,到外部配送时效、服务质量提供保障,实现了城配环节最终的及时性、可控性。

 

冷链物流市场的未来几年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本和资源纷纷涌入,需要对冷链物流城配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各环节做好分工,包括冷库的规划与投入、服务网络的建设、冷链设施设备的开发与投入、冷链服务商的准入与评价等,做到专业分工、有序发展,避免重复投资、造成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冷链物流企业在业务上则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提升运营效率,并形成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规模化,最终形成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