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鲜易鲜物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冷链运输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3-17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

1整体现状: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对冷链物流需求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冷链流通率偏低、设施不足、损耗偏大、成本较高、管理和行业标准欠缺等短板,无法同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匹配。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商、企业生产基地以及生鲜产品,中游主要为冷链仓储服务供应商,下游主要为冷链配送及销售服务商。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呈现高度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特征,订单具有分散和非标的特点,尤其伴随着末端生鲜零售场景的多元和碎片化,冷链运输的要求日趋严格。

2021年政府对冷链物流业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规划超过69项,其中由国务院出台超过9项,从多维度指导部署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大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冷链物流的价值和地位愈发凸显。冷链物流已由新兴需求转变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刚性需求,冷链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进入了“快车道”。

据统计,2014-2021年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由1500亿元增长至4117亿元,2014-2021年CAGR为15.52%。

2产业痛点。


冷链流通率低


流通环节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偏低,流通效率低,国内大多数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或冷藏。

美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7%以上,日本的果蔬、水产品的冷链运输率也高达95%、90%以上,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而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35%、57%、69%,存在较大差距。



基础设施不足


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还极为薄弱,冷库建设不足、配套分布不合理,城市人均冷库容量偏小;农村前端预冷和港站枢纽冷链设施资源不足,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

美国冷库容量1.03亿吨,人均保有量0.48吨,冷藏车保有量达到25.41万辆,平均每千人便配有1辆冷藏车;而我国当前冷库容量仅有5224万吨,人均保有量0.037吨,冷藏车平均每千人配有0.2辆冷藏车。



管理和技术不完善


在人员、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冷链司机和行业人员,业务SOP制度不全面、管理链条脱节、冷藏车辆规格不全、车辆路线规划不合理、冷链技术设备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难以把控供应链质量,易脱冷断链,运输途中易损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至40%,损耗率达10%至15%,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国家。据估算,我国每年因冷链“断链”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千亿元。

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现有的冷链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高达99.28%,普遍“小而散、缺资金、难精专”,市场竞争力较弱。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充分、不完善、不规范,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市场集中度低,急需要专业化、有规模、高质量、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头部企业整合,垂直深耕细分领域。


2

发展趋势预测

趋势一冷链物流市场保持稳步快速增长。


三大因素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预计未来3—5年年均增速21%。

一是国际化。国内自贸区试点扩大,进口生鲜品类和数量大幅提升;APEC召开后,亚太自贸区取得更大突破,进而带来新机遇,目前中韩和中澳自贸区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标准化。国内人均消费力提升,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提高,对冷链标准认知加强;国内法规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加之配套基础设施的升级,助推冷链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农村市场。农村市场需求激活以及农产品进城、出国,将进一步刺激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趋势二生鲜电商推动冷链物流模式升级。


电商国际化加快国内冷链服务的国际化对接,推进国际生鲜品牌进入我国市场,对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提高,具有分销职能的冷链供应链类型的企业将快速崛起。国内冷链企业开始跟随国家战略逐步走出国门,跨境收购成为一种新动向。



电商下乡推动冷链下乡新思维,城乡结合部的冷库建设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进城、出国需求加快F2C模式的发展。

生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上日程,类似阳澄湖大闸蟹、东北五常大米、褚橙等产品将增多。


趋势三跨界竞争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历年冷链50强企业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制造商直接切入、传统物流商切入、电商切入外,贸易商(生鲜进口贸易的贸易商和货代等)、制冷设备商已经高调进入冷链物流行业,相信后面还将有新的跟进者。

冷链物流的服务形态也更加多元化。传统围绕运输展开的服务,如冷链干线运输、冷库、冷链宅配等冷链包装产业、冷链认证服务,包括产品溯源、供应商等级评定、生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IT技术商,即全程质量监控,如温度、湿度等全产业链架构正在形成。



趋势四资本对冷链物流影响出现新趋势。


传统做规模和提升服务的投资模式依然会继续。围绕产业生态布局的资本也将出现(类似国家冷链行业发展基金、致力于投资冷链基础设施相关的内容如包装技术、质量监控系统以及行业标准等)。资本助力国内冷链企业进行跨境收购。

趋势五冷链物流智能化。


要降低冷链物流配送成本,就必须借助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仓库管理、运输管理、温度控制监督、定位管理等各个过程都需要优先考虑信息技术,帮助新鲜电子商务实现可追溯性、质量监控、订单信息跟踪等。

特别是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冷链物流的智能化,将大大提高冷链物流配送的效率,管理和控制整个冷链物流配送。





趋势六冷链物流温区精细化。


为了提高生鲜电子商务的产品配送质量,生鲜产品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都应保持生鲜产品的新鲜。

从产地预冷、自动冷库储存、全冷链运输到终端配送的冷链配送全过程,每个过程都要通过不同的温度区域保存新鲜产品,这就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温度区域,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化。



此外,温度区域的增加并不是简单的设备增加,需要整个供应链的温度层扩大,从采购到分销的每个环节都在相应的温度层下工作。

趋势七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


纵观全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看出冷库的总容量和冷藏车的保有量正在不断提升,同时冷库扎堆建设的情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建设更加有目的性特别是农产品产地预冷、分级、包装等“最先一公里”短板在政策的驱动下将加快补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