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丰携手“开海渔市”运送“第一网海鲜”
8月21日至25日,首届榕城开海渔市在福建华威西营里农产品交易中心盛大举行。顺丰通过本场“开海渔市”活动,与华威西营里农产品交易中心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高品质、定制化、个性化的海鲜冷链物流运输体系。
据悉,顺丰为本次开海节搭建一套从产地揽收、产品包装到物流运输的综合物流体系,在拓展渔民销售渠道的同时,为生鲜新零售行业提供坚实的支撑。顺丰为满足不同客户的物流需求,顺丰多措并举实现“快”、“省”、“全”三大服务升级。为进一步打响“福州好物”的金名片,顺丰在原产地为各类农产品提供全产业链服务,通过生鲜预处理、产地溯源、区域品牌打造等措施,推动福州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顺丰围绕“生产+消费”场景,持续优化直播电商的运营氛围,为各类农产品开辟线上销售新模式。
2.全国首个“高山蔬菜盒马村”落地浙江景宁
近日,乡遇盒马·共享美好—景宁“600”高山蔬菜进万家暨盒马村揭牌仪式在浙江景宁县景南乡东塘村盒马村基地举行,这标志着景南乡东塘村成为全国首个“高山蔬菜盒马村”。
活动现场,盒马中国杭州区域及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景南乡东塘村、大漈乡潘宅村、九龙乡徐垟村“盒马高山鲜认证基地”授牌,为景南乡东塘村成为全国首个“高山蔬菜盒马村”揭牌,并举行盒马鲜生直通车夏菜发车仪式。随后,工作人员将首批高山蔬菜装车,这些产自盒马村的高山蔬菜将第一时间发往杭州盒马鲜生超市。据介绍,“盒马村”是指根据订单为盒马种植农产品,产销之间形成稳定供应关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改造。发展数字农业村庄,是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下农村转型发展的新样本。
3.广东梅州国际陆港冷链运输业务顺利开通
近日,载着100吨柚子的海铁联运冷链专列在广东梅州国际陆港顺利完成发车,将在抵达盐田港后海运至欧洲。
据了解,为保证首次冷链运输顺利进行,梅州综保区管委会不断深化与广铁集团、中远海运、中铁特货、平盐海铁等单位的合作,积极发展“冷链+班列”海铁联运新模式,针对生鲜货物保鲜期短的特点,从货物的运输时效要求出发,充分考虑线路和货物特点,采用今年最新一代BX70B型集装箱专用平车为冷藏集装箱提供全程制冷支持,全程实现冷链集装箱“一箱到底”运输,实现了海铁联运不断联、全程冷链不断链,确保了大批量货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新鲜与安全。在实现“零货损”的同时,也让货物整体运输时间缩短了15天,运时更快,能源损耗以及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
4.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智慧冷链项目预计9月运行
近日,湖南省内最大智能化单体冷链仓储项目——怀化国际陆港智慧冷链数字化物流项目,目前土建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冷链设备安装和调试,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11.2万平方米。该项目通过使用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无缝衔接自动化仓储物流设备,实现库内收发的自动化,库内管理的可视化,提升仓储作业的整体效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仓储管理水平。该项目的2号栋冷库,容量达到24万立方米。冻库采用氨、R507A、乙二醇三套制冷工艺,实现各温区精准控温,满足冻品、果蔬、医药各类产品温控要求,做大冷链货源流量,推动本地生鲜产品“抱团出海”。
5.安徽芜湖繁阳建成首个村级冷链仓储设施
8月26日,安徽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首个村级冷链仓储设施——缸窑村冷链保鲜仓储设施已完成最后的组装,即将投入使用,为该村生产的农副产品提供冷链存储。
据悉,在繁昌区农业农村局和繁阳镇政府的支持下,缸窑村投资67.6万元,建成了面积200平方米、容量630立方米的仓库,配备了冷链专用设备,安装了专用线路,全力推动“生产+仓储+销售”的经营模式向纵深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缸窑村的冷链仓库,可以为本村种植的白玉枇杷、小香薯、稻虾米提供保鲜需求,也可为当地农户提供蔬菜、水果、禽、蛋等农产品保鲜服务,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5万元的收入。冷链仓库建成使用后,将依托电商平台,打造‘农产品+电商+冷链库’的模式,实现本村枇杷、小香薯、稻虾米等农产品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也将对外提供租赁服务。从而,进一步拉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冷藏保鲜能力,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乡村到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