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苹果是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指示要求,立足我省苹果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建设“现代果园”、打造“现代果业”为主攻目标,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强化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按照“稳规模、调结构、优模式、强链条、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构建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的现代苹果产业体系,推动苹果产业走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到2028年,全省苹果产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果园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优势产区的产量占比达到85%以上,种植面积稳定在360万亩左右,其中现代栽培模式苹果园达到120万亩左右,产量逐步提升到1100万吨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升级栽培模式,实施现代果园建设行动
1.加快老旧果园更新改造。对具备改造基础的老旧果园,按照优化区域布局、优化基础设施、优化品种应用、优化地力水平、优化种植模式的“五优路径”推进改造提升。对具备改建条件的,按照现代栽培模式,加快改建成为标准化现代果园。鼓励利用“四荒”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有关政策要求,鼓励通过土地流转等途径,提升果园规模化水平和优势区域产业集聚度。(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
2.健全优质苗木繁育体系。鼓励苗木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入合作,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打造优质苗木品牌,扩大优质脱毒大苗市场供应能力。推广苹果矮砧脱毒分枝大苗繁育技术,引导支持苗木企业建立专业采穗圃,提升品种和砧木脱毒原种供给能力。(省农业农村厅)
3.持续提升果园土壤质量。改革传统土壤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果园生草、果园废弃物利用、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持续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升果品品质。(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
(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品种技术创新行动
4.加快新品种和砧木创制。高质量实施农业良种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凝聚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国家苹果育种联合攻关团队等优质科技资源,加强苹果新品种、砧木创制。按照“早中晚、红黄绿”的原则,加快培育、储备一批不同大小、用途、熟期、色系、果形、口感优良品系。重点选育推广优质、抗病、耐储、适宜轻简化栽培品种,以及功能型特色品种,着力破解产品同质化严重问题。(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5.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成与示范。加大轻简化、智能化、标准化关键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在果实免套袋栽培、化肥农药减量、果园土壤健康、果实品质提升、果品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集中攻关,破解制约产业提质增效的技术难题。(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6.加快推进现代果业装备研发制造。加快苹果采摘、田间管理、产后加工及水肥一体化、果园支撑系统、各类防护网等机具装备的研发生产,构建适合我省省情、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着力提高苹果园管理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三)做强苹果加工业,实施产业延链强链行动
7.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产区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建设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设施设备,支持建设苹果信息数据平台、电商交易平台,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社)
8.鼓励发展初加工业。推广应用适应不同生产规模的果实分级设备,推广普及果实分级和商品化处理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专用加工型苹果生产基地,发挥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的集聚作用,培育壮大果汁、果脯、罐头等初加工企业。(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9.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和引进一批果品高端精深加工企业,创新研发新的加工品,推动形成果品精深加工雁阵集群,延伸产业链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
(四)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行动
10.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各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苹果产业,培育壮大一批苹果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鼓励通过转包、互换等方式,发展一批果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逐步解决果园地块碎片化和经营分散问题,实现适度规模化。推广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合作社模式,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小规模生产农户的组织化水平。(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社)
11.大力发展农业综合服务团队。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乡土人才三位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团队。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轮训制度,提高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支持建立涵盖生产、加工、科研、推广等各方面的苹果产业协会,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苹果园托管、半托管服务,推动构建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挖掘培育乡土人才。(省农业农村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供销社)
12.完善企业主体联农利农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联合方式,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与果农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建设一批以苹果产业为基础和主要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社)
(五)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优化提升行动
13.加强品牌培育。按照“特色优势树品牌,龙头企业造品牌,文化内涵升品牌,质量诚信护品牌”的工作思路,抓好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培育。发挥“烟台苹果”“沂源苹果”等产品品牌、地域品牌的叠加优势,把文化资源、文化价值转化为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
14.加强品牌推广。发挥好专家、协会、论坛在品牌宣传与推广中的作用,鼓励苹果相关企业参与、参加、主办多种形式的展览展销活动,提升“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的办会质量和影响力,结合“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等宣传途径广泛推介山东苹果品牌,提升山东苹果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
15.创新市场营销。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发展产销对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产销对接活动,提高山东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苹果产业主产市要把苹果产业发展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优化苹果发展布局,加强产业发展宏观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自然资源部门要统筹果园与耕地的占补平衡,林业部门要加强管理范围内苹果产业的发展和管理;科技部门要组织开展科研攻关,破解重大品种和技术短板;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集成,支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属涉农科研和教学单位要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注重苹果种质资源搜集保护,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二)注重规划引领。统筹谋划好苹果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抓好《山东省“十四五”水果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落实落地。苹果主产市和主产县(市、区)依据各自的资源禀赋谋划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制定本辖区内苹果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建设一批以苹果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农业农村厅)
(三)加大政策支持。加大信贷、设施农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市县因地制宜开展苹果政策性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展苹果商业保险。组织实施好“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高效特色设施农业提升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培优做强全产业链。(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
(四)注重工作统筹。把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来统筹考虑和系统谋划,把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果业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与精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五)注重数字赋能。加强苹果产业基础数据采集、归类、分析、使用和保护。建立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电商平台、数据公司合作,推进苹果生产、存贮、营销、消费信息共享共用。(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大数据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