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鲜易鲜物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冷链运输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冷链成本飙升 40%:行业巨震下,谁在求生?谁在破局?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3-12
冷链成本飙升 40%:行业巨震下,谁在求生?谁在破局?

在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冷链成本的飙升成为了整个行业不得不直面的重大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在预制菜新规实施后,部分企业的冷链运输成本从原本常温配送时的 15% 一路飙升至 40% ,这一巨大的成本变动犹如一场强烈地震,给预制菜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场行业巨震中,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境遇,有的在艰难求生,有的则积极探索破局之路。


1
冷链成本飙升的原因剖析

1.政策驱动下的冷链升级刚需

2024 年,六部门联合出台的预制菜新规明确禁止使用防腐剂,全程冷链成为强制标配。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在短期内却直接导致了冷链成本的大幅增加。企业为了满足政策要求,需要在冷链设备、运输环节、仓储管理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

2.冷链技术迭代的高额投入

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冷链技术也在持续创新。从 -196℃液氮速冻到 AI 智能温控,每一次技术突破都需要企业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和应用。以液氮速冻技术为例,虽然该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预制菜的保鲜效果,让小龙虾从煮熟到冻结仅需 12 分钟,冰晶直径控制在 100 微米以下,解冻后汁液流失率不足 2% ,但设备的购置和液氮的使用成本都非常高。此外,像 AI 算法重构冷链网络、绿色冷链技术的应用等,虽然从长期来看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前期的研发和推广阶段,都需要企业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

3.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成本上升

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冷链物流的供给却未能及时跟上。一方面,优质的冷链仓储资源和运输能力相对短缺,企业在租赁冷库和冷藏车时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另一方面,冷链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也较为匮乏,企业为了招聘和留住这些人才,不得不提高薪酬待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这种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使得冷链成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攀升。

2
行业巨震下的求生百态

1.中小预制菜企业的困境

对于众多中小预制菜企业而言,冷链成本飙升 40% 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这些企业原本资金实力就相对薄弱,在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为了维持运营,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一些短期应对措施,如减少产品的配送范围,放弃一些偏远地区的市场;或者降低产品的冷链标准,但这又面临着产品质量下降和违规风险。

一些中小预制菜企业表示,在冷链成本增加之前,企业虽然利润微薄,但还能维持正常运转。然而,如今冷链成本的大幅上涨,使得企业每销售一单产品都可能面临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部分企业甚至已经陷入了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2.传统冷链物流企业的挑战

传统冷链物流企业在面对冷链成本飙升时,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企业的运营模式相对传统,在成本控制和服务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他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现有的冷链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预制菜行业日益增长的高标准需求。但由于企业盈利能力有限,资金筹集成为了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对冷链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配送速度快、损耗率低,还要求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货物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传统冷链物流企业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导致客户流失严重,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3

积极破局的探索之路



1.头部预制菜企业的自建冷链战略

面对冷链成本飙升,一些头部预制菜企业如味知香、国联水产等选择了斥资自建冷链网络。2023 年,这些企业的物流投入占比超营收 20% ,通过构建完善的冷链体系,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配送的全链路把控。

自建冷链网络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从长远来看,具有诸多优势。首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产品特点,定制化建设冷链设施,提高冷链的适配性和运营效率。其次,通过区块链溯源和物联网监控技术,企业能够实现冷链全链路的可视化管理,实时掌握货物的状态和位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效降低损耗率。此外,自建冷链网络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品质有保障的信号。

2.中小预制菜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模式

中小预制菜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难以承担自建冷链的高昂成本,因此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合作成为了一种较为可行的选择。京东物流、顺丰冷运等专业服务商拥有全国性的分仓网络和先进的冷链技术,能够为中小预制菜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

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中小预制菜企业可以借助其规模优势降低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例如,采用智能分仓模式,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根据订单分布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货物的存储和配送,将配送时效缩短至 48 小时内,损耗率从 15% 降至 5% 。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还能够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如货物包装、代收货款等,帮助中小预制菜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3.冷链技术创新驱动的成本降低

在面对冷链成本飙升的问题时,技术创新成为了破局的关键。超低温锁鲜革命中的液氮速冻技术、磁震荡快速冻结技术等,不仅能够提升预制菜的保鲜效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以某企业研发的磁震荡快速冻结技术为例,该技术将冻结效率提升 30% ,成本降低 18% ,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和时间成本。

AI 算法重构冷链网络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基于消费大数据的智能预测系统,能够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库存,提高区域库存周转率。例如,某平台通过分析春节期间佛跳墙的销量峰值,提前在华东、华南布局前置仓,配送成本下降 25% 。此外,绿色冷链新生态的发展,如光伏冷库、新能源冷藏车、可降解包装等绿色技术的应用,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还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上海某冷链园区通过屋顶光伏 + 储能系统,实现综合能耗降低 35% ,并获得了政府的绿色信贷贴息支持。

4.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破局思路

冷链企业通过深度绑定产业带,与预制菜企业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也是应对冷链成本飙升的有效策略。河南、山东等预制菜大省正规划建设 “中央厨房 + 区域分仓” 集群,冷链企业可以通过股权合作、共建智慧物流园等方式,深度嵌入产业链。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预制菜企业可以借助冷链企业的专业物流能力,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配送效率;冷链企业则可以依托预制菜企业的业务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运营效益。同时,通过产业链协同,还能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5.开拓新市场与新业务的增长机遇

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冷链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开始积极开拓新市场和新业务,寻找新的增长机遇。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冷链向县域下沉,企业可以布局 “产地仓 + 乡镇配送中心” 模式,将冷链覆盖率从目前的 62% 提升至 85% ,抢占 12 万亿县域消费市场。县域市场对预制菜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且冷链成本相对较低,企业在该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随着 RCEP 框架的实施,预制菜出口激增,冷链企业可以布局跨境多式联运枢纽,抢占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通过拓展国际业务,企业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和优势,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图片

1.冷链物流的价值重塑

随着预制菜新规的深化,冷链物流正从 “成本中心” 向 “价值引擎” 蜕变。在未来,冷链物流将不仅仅是预制菜运输和存储的工具,更是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冷链服务,针对不同菜品特性(如佛跳墙需 -18℃、鲜切沙拉需 0 - 4℃)提供动态温控解决方案,冷链物流企业能够为预制菜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同时,冷链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掌握冷链全链路数据,开发碳排放计算器、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某平台通过分析 3000 家终端门店销售数据,帮助预制菜企业优化 SKU 组合,滞销率下降 17% 。这种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冷链物流企业未来的重要盈利增长点。

2.冷链技术的持续创新

在未来,冷链技术将继续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更加深入地应用于冷链物流领域,实现冷链设备的智能监控、自动调节和故障预警,提高冷链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绿色化方面,光伏冷库、新能源冷藏车、可降解包装等绿色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降低冷链物流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效化方面,超低温锁鲜技术、快速冻结技术等将不断升级,进一步提升预制菜的保鲜效果和运输效率。

3.市场格局的重塑与整合

冷链成本的飙升将加速预制菜行业和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格局重塑与整合。在预制菜行业,一些无法承受冷链成本压力的中小预制菜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中。头部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冷链体系,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在冷链物流行业,具备先进技术、优质服务和规模优势的冷链物流企业将脱颖而出,而传统的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则可能面临被并购或淘汰的命运。行业整合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冷链成本飙升 40% 给预制菜行业和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在这场行业巨震中,无论是预制菜企业还是冷链物流企业,都需要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市场拓展等方式,在困境中求生,在变革中破局。只有那些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共同推动预制菜行业和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