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鲜易鲜物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冷链运输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冷链物流 “西进运动”:谁在争夺中西部 4000 万吨冷库缺口?​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4-11
冷链物流 “西进运动”:谁在争夺中西部 4000 万吨冷库缺口?​

在物流行业的版图中,冷链物流正经历着一场意义非凡的 “西进运动”。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活力的释放、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容,冷链物流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权威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存在高达 4000 万吨的冷库容量缺口,这片巨大的市场蓝海,正吸引着各路企业竞相角逐,一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已全面拉开帷幕。


中西部冷库市场的现状与潜力
01

租金涨幅彰显供需失衡:近年来,中西部冷库租金涨幅已连续两年超越沿海地区。以 2023 - 2024 年为例,沿海地区冷库租金平均涨幅维持在 5%,而中西部地区的涨幅则达到了惊人的 8% - 10%。这一显著的涨幅差,直观地揭示了中西部冷库市场供不应求的紧张态势。

农产品增长与消费升级驱动需求:中西部地区作为农业大省的集聚地,河南的小麦、玉米,四川的柑橘、猕猴桃等农产品产量逐年攀升。与此同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对生鲜食品、医药等冷链产品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进一步激化了对冷库设施的庞大需求。

政策红利注入发展强心剂:国家为推动冷链物流发展,计划在 2025 年前建成 30 个国家级冷链基地,这一宏伟规划为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的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土地资源的优先供给,到税收政策的优惠倾斜,再到真金白银的资金补贴,一系列政策红利吸引着企业踊跃投身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陕西苹果产区的冷库改造案例
02

改造前的严峻损耗问题:陕西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苹果主产区,苹果年产量稳居全国前列。但在过去,由于冷链物流设施的短板,尤其是冷库建设的滞后,苹果产后损耗问题极为严峻。据专业统计,在传统储存模式下,苹果产后损耗率高达 20% - 30%,大量优质苹果在储存和运输环节白白损失。

现代化改造举措与成果: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当地大型果业企业联合专业物流企业,对原有冷库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改造,并新建了一批现代化冷库。例如,陕西洛川苹果有限公司斥资 5000 万元,在陕西洛川苹果核心产区打造了一座容量达 5 万吨的气调冷库。该冷库运用先进的智能温控、精准湿度调节以及科学的气体成分控制技术,能够将库内环境参数精确调控到最适宜苹果保鲜的状态,极大地延长了苹果的保鲜周期。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改造后的冷库成效斐然,苹果产后损耗率成功降至 10% 以内。不仅如此,借助错峰销售策略,果农收入实现大幅增长。以往苹果集中上市时价格低迷,如今经冷库储存后,可在淡季投放市场,价格较以往提高了 30% - 50%。此外,冷库项目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云南鲜花基地的冷库建设实践
03

鲜花产业对冷链的高要求与历史困境:云南在全球鲜花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鲜花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70% 以上。然而,鲜花娇嫩易枯萎、保鲜期极短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冷链物流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过去,云南鲜花主要依靠简陋的冷藏设施进行运输,导致损耗率高达 40% - 50%,这严重压缩了花农的利润空间,也制约了鲜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与企业合力打造冷链物流中心:为攻克这一难题,当地政府与企业紧密携手,共同推进冷库建设项目。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周边投资建设了大型鲜花冷链物流中心,该中心配备多座现代化冷库,总容量达 2 万吨。针对鲜花的特殊需求,冷库采用了低温、低湿度精准控制技术,并配备专用的鲜花保鲜包装材料,全方位呵护鲜花品质。

冷链升级带动产业飞跃:完善的冷链设施投入使用后,云南鲜花损耗率显著降低至 20% 左右,鲜花品质得到质的提升。如今,云南鲜花能够更高效地运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市场,出口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据统计,自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的三年间,云南鲜花出口额增长了 50%,进一步稳固了云南在全球鲜花市场的领先地位。

河南、四川等农业大省的财富密码
04

河南:粮食大省的冷链机遇

优越的农业与交通基础:河南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等粮食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肉类、果蔬等农产品产出也十分可观。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冷链物流网络的积极布局:在国家冷链基地政策的有力扶持下,河南积极构建冷链物流网络。目前,已建成多个大型冷链物流园区,如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中的冷链专区,成功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对河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实现了从农产品产地到终端消费者餐桌的全程冷链配送服务。

创新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以河南豫农优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创新推出产地仓与销地仓联动模式。在省内多个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产地仓,配备现代化冷库和先进的分拣设备,对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和保鲜处理,确保源头品质。同时,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设立销地仓,实现快速配送。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大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据估算,借助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河南农产品整体附加值提升了 20% - 30%,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业企业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

四川:特色农产品的冷链之路
05

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与电商机遇:四川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如柑橘、猕猴桃、花椒等。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四川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扩张,但冷链物流的滞后一度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加大冷链建设力度与技术应用:为突破这一困境,四川全力加大冷链物流建设投入。在政策的鼓励下,众多企业积极投身冷链领域。这些企业在四川蒲江猕猴桃产区投资建设了集大型冷库、加工车间和配送中心为一体的冷链物流综合体。该综合体引入大数据技术,对猕猴桃从采摘、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温度、湿度等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产品品质始终如一。

冷链发展推动品牌与市场拓展:冷链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四川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以蒲江猕猴桃为例,过去主要在周边地区销售,如今借助冷链运输,已畅销全国各大城市,甚至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国际市场。同时,冷链物流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品牌价值。四川的一些优质柑橘品牌,通过冷链保鲜,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口碑,价格较普通柑橘高出 50% - 100%。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推动了四川特色农业产业朝着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中西部冷链物流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06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使得部分企业面临严峻的融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低息贷款等金融手段,助力企业突破融资瓶颈。

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从冷链设备的操作维护到物流管理,整个冷链行业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极为迫切。然而,目前中西部地区在这方面存在较大人才缺口。为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发力,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并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

标准体系不完善问题:当前,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不同企业、不同环节的操作标准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和质量。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牵头制定统一的冷链物流标准,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冷链物流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冷链物流的 “西进运动” 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中西部地区巨大的冷库缺口,既是挑战,更是孕育无限可能的机遇。通过陕西苹果产区、云南鲜花基地的成功范例,以及河南、四川等农业大省的积极探索,我们深刻领略到冷链物流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能量。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企业投身于中西部冷链物流建设,共同填补冷库缺口,构建高效、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这不仅将为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也将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新鲜的冷链产品。让我们满怀期待,共同见证中西部冷链物流行业的辉煌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