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鲜易鲜物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冷链运输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佛山市现代物流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1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22
佛山市现代物流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

佛山市现代物流体系中长期

发展规划(2022—2035年)



前言
0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佛山市作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物流业发展的部署要求,积极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科学布局物流产业、培育专业物流服务集群、增强现代物流与其他产业联动、提升现代物流治理能力,推动佛山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创新局,市发展改革局牵头编制了《佛山市现代物流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从中长期和近期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近期(2022—2025年)及中远期(2022—2035年)发展思路和定位目标、发展空间布局、发展重点、行动方案、保障措施等,作为全市物流体系建设的指导性、引领性文件。

第一章 发展基础
01

第一节 发展现状

佛山坚持制造业立市、兴市、强市,逐步建立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全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工业规模居全国第6,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是万亿级城市中罕有的工业占比近六成的城市,“有家就有佛山造”享誉全球。“十三五”以来,佛山市物流业发展持续呈现良好势头,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网络日益优化,物流承载能力逐步提升,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为加快推进高质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物流总量规模稳中向好。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下,部分物流发展指标较“十三五”期间略有下降,但整体指标仍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10.49亿元,较2016年增长62.8%;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27,128万吨,较2016年下降8.6%;公路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95.92亿吨公里,较2016年增长8.7%;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340.9万吨,较2016年增长41.3%,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71万标箱,较2016年增长41.7%;全市快递业务量14.24亿件,较2016年增长379.5%(详见表1)。

表1  2016—2017年佛山市现代物流业主要指标情况

指标名称/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年均增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

129.29

161.92

156.63

170.16

171.67

210.49

10.2%

公路水路运输

完成货运量(万吨)

29689

31287

32411

33637

23779

27128

-1.8%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272.25

299.85

323.76

336.53

238.96

295.92

1.7%

主要港口

货物吞吐量(万吨)

6610

7967.4

8973.1

9636.3

9284.7

9340.9

7.2%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261.75

390.12

399.49

443.88

404.97

371

7.2%

全市快递业务量(亿件)

2.97

3.90

4.77

6.91

9.55

14.24

36.82%

交通网络布局日趋完善。紧抓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全省交通网络,对接跨珠江口通道,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 建设,加强与广州及周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改善明显。公路方面,2021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约5526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达553公里,初步形成以广佛为核心的“双轴三环九射”、市域内“两环四纵五横”的公路网络,与珠三角主要城市基本可实现2小时通达。铁路方面,建成广佛肇城际铁路,并设置了佛山西站和三水北站等站点。广茂铁路、广珠铁路、南沙港铁路、柳广铁路(规划中)等具备货运功能的国铁线路贯穿全境,已建里程120.7公里、在建和规划里程40.9公里。丹灶铁路物流基地、官窑物流基地等公铁联运货运场站即将投入运营。广湛高铁、珠肇高铁等多条区域轨道项目正加快规划建设。水路方面,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通航河流78条,通航里程1075公里;全市生产性泊位242个,其中公用泊位132个,设计吞吐量10,507万吨,478.4万标箱。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骨干航道,完成北滘港区扩建、了哥山港区码头主体工程建设。佛山港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大力开展航道整治提升工程。航空方面,佛山沙堤机场通航城市增加至13个,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获得批复、集疏运体系建设启动工作开展顺利。 

物流供给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年底,佛山市共有运输企业3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运输企业369家;在册货运车辆4.36万辆,其中,危化品运输车辆3300辆,冷藏运输车80辆,新能源车3000余辆,运力规模比2020年底增长19.6%;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共有18家,其中,5A企业1家、4A企业13家、3A企业4家;水运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船舶大型化、年轻化发展趋势明显,全市新成立14家水运企业,投运2000载重 吨以上船舶65艘,船舶总运力达到95万载重吨,年内增幅达34%。物流园区货物集散转运、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加工集拼等基础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通关保税、交易撮合、金融结算等增值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为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

智慧物流创新能力提升。大力实施智慧物流腾飞计划、开展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重点推进物流先进技术应用工程、先进适用物流装备应用工程、物流企业品牌培育工程、物流业态和模式创新工程、物流供应链提升工程、物流标准化工程等六大提升工程,通过智慧物流腾飞试点企业引领示范,有力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44家智慧物流试点企业智慧化程度得到提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成果明显,为全市物流企业绿色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示范。

第二节 存在问题

物流节点网络协同效应有待提高。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带动了官窑物流枢纽区和南鲲物流枢纽区两个片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整体看,仍不能满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展要求,“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体系的协同效应有待加强。对外,佛山航空与铁路物流设施仍然薄弱,多式联运水平较低,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与其它国家物流枢纽之间联通仍受到一定制约;对内,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与佛山各层级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等)间的衔接网络仍不清晰,中端节点存在同质化竞争、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末端节点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干支配”骨干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同时,产业集聚区与提供配套服务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距离较远,集疏运成本较高,难以有效对接产业需求。

高标准物流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全市整体物流用地紧缺,且由于“邻避效应”、亩均税收强度低等问题,导致新增物流项目落地难,高标准新建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不足。现有规模以上的高标准物流园区数量较少,部分园区存在建设标准较低,用地性质不明晰等问题。园区主体大多仅提供基础的租赁服务,园区业务多以传统零担货运市场为主,价值创造水平低,且布局分散,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商贸业集聚区发展对高标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需求。

物流业与重点产业联动有待提升。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产业的联动融合层次、范围及程度有待提升,与佛山市实现“515”战略目标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虽已实现空间范围的相对集中,但相较于国内领先的制造业水平,仍缺乏一体化、高度协同的供应链物流体系,缺少围绕制造业需求从供应链视角出发的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深度融合;物流业与商贸业联动仍无法高质量满足线上线下交易的需求,电商物流、新零售物流的服务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物流业与农业联动方面,目前的农村物流无法支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尚未实现物流业对农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基于市场自发形成的物流供给状态,“小散乱”问题仍然存在。全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多式联运、互联网物联网融合、精益供应链管理等现代化物流企业相对较少。截至2021年年底,佛山市A级物流企业数量虽然位居全省第4位,但占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不足4%。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较少,服务功能较为单一。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偏弱,管理较为粗放,信息化、智慧化程度不高,物流组织水平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在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时,应急保障服务能力与响应速度存在不足。

第三节 面临机遇

国家政策带来新机遇。佛山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交通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产业门类齐全,“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必将加速物流、商流、资金流在佛山汇集,为佛山市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需求。2022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十四五”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强化流通各环节各领域数字赋能,拓展流通领域数字化应用深度广度,加快流通设施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流通业态模式创新发展”。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红利推动下,佛山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将迎来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性新机遇。 

大湾区合作建设带来新契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推动大湾区内城市合作建设协同发展、创新要素聚集、国际化水平提升,为位于大湾区核心区域的佛山物流发展带来新契机。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将凭借大湾区核心腹地的区位优势以及佛山枢纽网络形成的供应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优势,承接大湾区合作发展带来的制造业和商贸业集散、流通加工、国际中转等物流服务需求,推动佛山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变革带来新驱动。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迭代升级,将推动智能分拣设备、穿梭车、物流机器人等物流设备在物流业的广泛应用,为物流服务模式带来新变革,也为物流业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带来新驱动。作为国内制造业强市,佛山市2021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9.4%,“2+2+4”产业集群建设成效突出,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佛山市的产业优势、数据优势和场景优势,为佛山市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也为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智慧仓储、智能配送、智慧供应链等环节中的应用提供了支撑,更为佛山探索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

佛山“515”战略带来新机遇。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515”战略新目标,提出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现代产业体系总体发展布局,提出加快建设佛山高新区、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三龙湾科技城,构筑“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提出以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为抓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大沥、狮山、广佛交界处、货物运输线等区域为点轴,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大刀阔斧推动老旧专业市场、仓储设施改造提升,积极规划一批‘高标仓+智能化’ 现代物流产业园”。佛北战新产业园的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为物流业带来了新需求、新动力。“515”战略确立了佛山市物流业发展的新目标,为佛山市物流业空间布局优化、物流设施提质升级、完善物流发展体系指明了方向。

第二章 总体要求
0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一核一带一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依托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立足佛山产业优势及城市定位,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科学落实物流产业布局、健全现代物流运营体系、培育专业物流服务集群、增强现代物流与其他产业联动、提升现代物流治理能力,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实现佛山市战略发展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在政策、规划、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格局,营造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

资源整合、提质增效。围绕集约化用地、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原则,按照“整治一批、清退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工作思路,对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资源整合优化改造提升。提高物流技术装备的智慧化应用水平,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助力佛山市经济发展。

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坚定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加大推进融合发展力度,创新推动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现代物流体系。 

安全为基、绿色集约。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物流体系,确保供应链安全。以“双碳”为目标、绿色为主线,全力推进绿色物流发展,逐步普及新能源车在物流运输配送中的使用,鼓励物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业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积极推动制造业物流、商贸业物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等业态均衡发展,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集聚区,推动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加深广佛、佛深的物流产业合作,建设立足佛山、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中心、珠江西岸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国际物流中心。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佛山制造业基础,以发展制造业智慧物流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打造现代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提升制造业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充分释放铁路、水运、航空等物流枢纽与干线通道能力,促进物流业集聚,力争将佛山打造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全国示范。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中心。依托佛山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紧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一核一带一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带来的政策红利,借助制造业强大基础,加快建设高能级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智慧综合物流园、临港物流园、临空物流园等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为制造业提供仓储、运输、配送、集采、金融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中心。

珠江西岸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以现代商贸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全面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水平,建设成为服务珠江西岸及桂黔滇地区的区域型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支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生活物资保供,带动发展珠江西岸及桂黔滇地区的通道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物流中心。完善佛山“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四位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立体化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谋划与广州、深圳等地的中欧班列协同运营。建立与大湾区核心港口的协同机制,加快组合港建设。加快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加速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构建联通全球主要国家的航空货运网络,积极构建大湾区国际物流枢纽集群,推进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建设,提升大湾区国际物流辐射能级,助力佛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国际物流中心。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展望2035年,我市物流服务体系将做强制造业物流、做大商贸业物流,均衡发展国际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打造数字化支撑、网络化共享、标准化运作、智能化协作、国际化协同的安全、智能、高效、绿色现代物流体系,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供应链体系。物流产业规模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现代物流运作智能化水平成为全国标杆,物流运行效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设定2026-2035年中远期目标(2026—2035年)主要是:

——物流产业规模量质齐升。现代物流业呈集群发展,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加,物流运行效率全国一流,全市货运量达到4亿吨,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2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航空货邮吞吐量50万吨,现代物流成为全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物流网络布局全面成熟。全市物流产业布局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群协调发展,与周边地区形成空间一体、智能互联的一体化物流网络。普及高标准、智能化物流设施,智能仓库、装备与运载单元的应用世界领先,新一代智慧物流产业园全面建成,积极争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3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项。

——物流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获评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80家,培育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5家以上,全面实现开放共享、合作共赢、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现代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佛山发展条件,明确今后5年佛山物流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5年,优化健全现代物流体系。物流业安全高质、高效增长,基本形成立足佛山、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具体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物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不断增长,物流运行效率逐步提高,全市货运量达到2.8亿吨,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箱,铁路货运量达到240万吨左右,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0.2万吨,现代物流在全市经济发展的地位显著增强。

——物流网络布局基本完善。全市基本形成点面结合、内畅外通、功能齐备、结构合理的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一批“高标仓+智能化”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重点智能物流园区改造提升项目基本完成,积极争取我市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积极争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新建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佛山市物流企业覆盖率达到100%,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5家,培育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2—3家,力争新增营运类轻型货车全部采用纯电动车或氢燃料电池汽车,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基本实现,形成企业协同、产业融通、安全可靠,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专栏一:佛山市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表

序号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

2025年

2035年

属性

1

产业规模

货运量

2.8亿吨

4亿吨

预期性

2

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1亿吨

2亿吨

预期性

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500万标箱

1000万标箱

预期性

4

航空货邮吞吐量

0.2万吨

50万吨

预期性

5

基础设施

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1个

3个

预期性

6

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争取通过验收1项

2项

预期性

7

新建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对入驻物流企业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8

市场主体

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

25家

80家

预期性

9

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2-3家

5家以上

预期性
第三章 发展空间布局
03

第一节 物流产业布局

结合佛山市综合交通网络和重点产业布局,规划建设 “1+3+4+N”的物流产业布局,形成点面结合、内畅外通、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物流空间布局。

1网:即1张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以综合性、智能化的现代物流枢纽工程为基础,结合各区主要物流节点,形成覆盖全市的现代物流网络,网络中关键节点实现数字化支撑、网络化共享、标准化运作、智能化协作,及现代物流与智能制造、商贸流通的深度融合,以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融入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生态圈。 

3轴:即3个物流业发展轴,包括广佛现代物流同城发展轴、珠江西岸临港物流发展轴、大湾区西向物流发展轴。广佛现代物流同城发展轴,是依托顺德、南海、三水区东侧的主要物流设施,以及与广州市联通的主要公路通道、航空通道、铁路通道、河海 联运通道,联动南沙港、盐田港等,形成南北贯通、东接广州的广佛现代物流同城发展轴,服务广佛两地,推动双城物流业联动;珠江西岸临港物流发展轴,是依托佛山市北江、西江沿线的港口设施,发展临港物流,建设现代化临港物流园,发挥佛山市区域物流枢纽功能,形成北接清远、南通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珠江西岸临港物流发展轴;打造大湾区西向物流发展轴,积极谋划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项目落地和临空经济区规划,提前布局综合型临空物流产业园,开发粤西物流大通道,以佛山西站枢纽为核心,充分对接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贯彻落实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战略深入实施,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成为服务粤西及桂黔滇地区的物流中心,形成大湾区西向物流发展轴。

4区:即4个差异化物流发展区,包括禅城商贸物流升级先行区、顺德佛深智慧物流合作引领区、南海—三水多式联运物流发展核心区、高明临空国际物流发展区。

禅城商贸物流升级先行区。发挥禅城区行政中心城区的区域优势,围绕服务民生,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消费质量为目标,本着集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存量物流项目,对现有物流园区项目统筹考虑,重新规划建设,推广智慧仓储、智慧运输与智慧配送,构建数字化现代物流园区(产业园)。依托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推进生鲜大健康供应链科创产业谷、易运农产品现代供应链中心等产业升级项目,发展冷链服务及现代供应链服务,拓展产业功能,实现产业升级,打造现代商贸集群。谋划在南庄码头建设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支撑多式联运发展。紧抓“双碳”的战略机遇,培育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主体,广泛应用新能源货运车辆,逐步实现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绿色物流转型升级。

顺德佛深智慧物流合作引领区。充分发挥顺德区制造业产业基础与优势,依托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商务市场的强大物流需求和巨大潜力,以数字化、智慧化物流技术为支撑,以深国际佛山顺德综合智慧物流园、莱雅智能粤南区域总部、龙江国兴供应链智慧物流产业园等智慧物流园建设为抓手,新建一批数字化、集约化、智能化的高标准现代化物流园区。以龙头物流企业为引领,带动一批传统物流园区通过智能技术应用与数字化赋能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推动域内物流节点布局优化及物流服务提质升级,促进制造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以深圳蛇口—顺德新港组合港、智慧物流园区、城市配送中心为纽带,打造内联外通的物流通道网络,为佛山制造企业提供精益物流服务,助力佛山制造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增强佛山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形成立足佛山、辐射大湾区、引领全国的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智能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引领区。 

南海—三水多式联运物流发展核心区。依托中外运码头、龙岗码头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珠江西岸临港物流发展轴,升级完善既有港口作业区,建设配套临港物流园,优化水港节点综合性服务、拓展功能、融入大湾区世界港口群发展。依托三水西货场,与南海区重点陆港枢纽项目联动发展,共同构建铁路物流枢纽港群。以佛北战新产业园三水片区重点工业园建设为牵引,依托柳广铁路和朗华工业供应链智慧物流科技园的现有交通运输及园区基础,提供覆盖生产制造全流程的专业化供应链服务,支撑打造“园区引领”的产业新引擎。积极推进中欧班列、中老班列与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之间多式联运的协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发展的重要物流通道。形成“物流—贸易—消费—生产”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打造佛山市多式联运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核心集聚区。

高明国际临空物流发展区。以高明区为发展重点,抓住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的重大机遇,从顶层设计出发做好临空经济产业与临空物流业融合协调发展规划。提前规划布局临空物流园,服务临空产业和城市航空指向的高端生产物流与民生物流,积极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型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空港产业,建设航空货运枢纽体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支撑临空经济区建设。

N节点:N个民生物流节点,支撑城市物流与应急物流需要,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安全。

第二节 物流通道布局

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面向大湾区、连接全国、通达全球的公水铁空“四位一体”的物流通道体系。以 “内联外通”的公路物流通道为基础,以“三横三纵”的水运物流通道和“两横一纵”的铁路物流通道为支撑,以“通达全球” 的航空物流通道为补充,打造立体化、大容量、便捷化的物流大通道。

“内联外通”的公路物流通道。加快推动《佛山市高快速路网规划(2021—2035 年)》的实施,推进佛山市“十纵十三横” 高速公路网络及“十纵十二横”快速路网体系的建设,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与高快速网络的联通,打造“内联外通”的公路物流通道,实现市内主要节点(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10分钟可进入高快速路的时效目标,满足重大产业园区的物流需求。继续做好新增规划高速公路项目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工作,加快推进广佛第二高速、南海至新会高速、清远至高明高速、肇庆至高明(机场西部)高速、广佛肇云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为新建项目按计划开工争取条件,不断加强与广州、江门、肇庆、清远等周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城市间物流通道空间布局。

“三横三纵”的水路物流通道。推进水运提升工程,畅通以容桂水道、东平水道、顺德水道、西江下游出海航道、北江干流、陈村水道等构成的“三横三纵”水路物流通道。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实现顺德新港、三水港等公水联运物流节点的便捷通达,提升佛山市水运在外贸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及江海联运集疏运中的物流服务能力,强化江海、水陆联运,做好顺德水道扩能升级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发挥佛山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合作和“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升佛山港对腹地的辐射能力和对外的联通水平。

“两横一纵”的铁路物流通道。畅通“两横”(广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和“一纵”(广珠铁路)构成的区域国铁货运网络,推动主要物流园区与铁路货运场站的联通,推进南边站等的规划建设,提升丹灶站、官窑站等铁路货运站的公铁联运水平,强化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的多式联运能力。加快柳广铁路(佛山段)的规划建设,推进广东南海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工程、南沙港货运铁路建设,完善大宗货物集疏运通道。依托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拓展航空运输功能,谋划公、铁、空联运。推广铁水联运模式,推进“无水港”建设,逐步建立一条完整的内河班轮与铁路班列联运物流通道,畅通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物流通道。

“通达全球”的航空物流通道。加快谋划建设“两高铁一城际+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的机场集疏运体系,实现佛山市中心城区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快速对接。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谋划“腹舱+全货机”协同发展的国内航空货运网络和连通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高效连通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国内主要货源地城市机场,稳步扩充与国内货运枢纽之间的全货机航线网络,全面连通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携手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协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航空枢纽,加强与亚太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航空货运枢纽的联系,逐步发展至欧洲、北美核心货运枢纽的全货机航线,打造通达全球的航空物流通道,进一步扩大佛山的境内外航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