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鲜易鲜物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冷链运输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佛山市现代物流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2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22
佛山市现代物流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


第四章 发展重点
04

第一节 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建设

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着力推动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推进物流枢纽与重要物流节点联动发展,带动各区物流节点同步发展,打通枢纽核心区的纵横联络线,完善核心区及周边路网,优化枢纽与高速路接驳点,打造生产服务物流骨干网络,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畅通干线物流通道,培育空港型、商贸型、港口型物流枢纽,申建各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佛山物流枢纽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实现与10个以上主要国家物流枢纽的信息对接和业务协同,构建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物流枢纽网络体系。 

促进物流枢纽与产业联动发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枢纽服务能级。创新物流服务业务模式,建立支撑“全球采购、生产、销售”的物流服务网络,培育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枢纽经济集聚区,带动跨区域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争创物流枢纽和产业联动发展的全国标杆。

专栏二: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国家物流枢纽核心节点建设工程。加快官窑物流枢纽区重点项目广东南海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工程、佛山国际陆港等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中欧、中亚班列建设,实现跨境电商、国际货运、国际快件等通关及物流服务功能前置;积极打造南鲲物流枢纽区“水运港口枢纽”功能,推进临港物流园及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物流枢纽集疏运体系。 

2.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顺德新港、中外运码头、南边货场、龙岗码头(佛北公水联运枢纽项目)、高荷码头、深国际佛山顺德综合智慧物流园等重要物流节点项目建设,推进南海里水商贸物流园等已有重要物流节点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推进重要物流节点与枢纽核心节点的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骨干网络。

3.配套功能区建设工程。以官窑物流枢纽区建设为契机,发挥三水区与南海区地理位置相邻的区位优势,面向汽车制造业、智能家居产业、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等生产制造基地,推进南三产业合作区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配套功能建设,打造为佛山特色重点产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协同发展示范区,带动佛山市及各区产业协作发展。 

4.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启动佛山枢纽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智慧物流服务和信息化管理服务,研究与重点物流园区的信息对接,实现官窑、南鲲物流枢纽间以及枢纽与重点物流园区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物流服务效率。

第二节 多式联运协同体系建设

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以国家物流枢纽核心节点建设为契机,依托佛山港优势和产业规模优势,以“互联网+大数据+多式联运”为核心路径,发挥“公铁联运枢纽”+“水运港口枢纽” 双核驱动功能及优势,积极推进公铁联运枢纽、公水联运枢纽、临港物流、组合港等项目建设。着眼未来“航空枢纽”的建设发展,谋划佛山空港智慧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港口、铁路站场、机场的集疏运设施,提升其物流通道能力,构建立足佛山,服务大湾区,辐射全国的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 

打造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推动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多式联运各主体间信息共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推进多式联运企业联盟建设,激励联盟成员企业在多式联运各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实现多式联运各环节高效协同。落实“双碳”战略,实施“公转铁”“公转水”,鼓励生产企业的大宗原材料与大批量产成品中长距离运输采用铁路、水路运输,减少碳排放。加强多式联运资源整合,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多式联运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力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提高多式联运作业效率。建立健全多式联运技术装备体系,实现多式联运运输装备体系标准化、集装化、通用化和专业化。

专栏三:多式联运协同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临港物流提升工程。推进顺德新港临港物流、中外运码头临港物流、龙岗码头(佛北公水联运枢纽项目)、高荷码头临港物流建设,提升码头作为多式联运重要节点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完成组合港建设,在船舶装卸、数据协同、港口合作的基础上打造顺德北滘港—深圳蛇口港、顺德新港—蛇口港等组合港。 

2.佛北公铁联运枢纽建设工程。加快佛北公铁联运枢纽建设,拓展枢纽服务范围,打造辐射珠三角及粤西地区的具备多式联运条件的物流集散地。 

3.佛山空港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工程。抓住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及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谋划佛山空港智慧物流园区,提升航空与公路的联运能力,满足航空物流、电子商务、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具有高时效、高附加值航空指向的货物集散需求,打造大湾区重要的国际临空物流发展区。

第三节 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制造业物流园区网络。围绕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及制造业重点平台发展需求,统筹做好工业用地与物流用地规划布局,推动新建一批配备现代化物流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拥有高标准仓库的现代化智慧物流园区,构建制造业物流园区网络。推进为装备制造、电子产品、泛家居等重点产业服务的传统物流园区的智慧化升级与数字化赋能进程,提升物流园区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定制化、智能化的水平。推动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发挥物流园区的网络集聚效应。推动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配送中心与制造业的高效协同。

深化物流业制造业融合。鼓励制造业企业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汽车、轻工纺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商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增强生产企业的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支持物流运输企业与制造企业签订中长期运输合同,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服务链各节点企业的抗风险、抗冲击能力。推动国有龙头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试行“链长制”,通过链长的牵引带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四: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重点制造业物流园区建设工程。依托佛山市区位交通及优势产业,重点围绕港口、交通干线和公路货运枢纽、铁路货场、航空枢纽,优化升级一批定位明确、市场活跃的存量传统物流园区,推动 5G、人工智能、高标仓、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分拣设备等智慧化物流设施设备在园区落地应用,提升园区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实现广禾物流园、绎通物流园、易运现代制造业供应链产业园等传统物流园向智慧物流园转型升级。 

2.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工程。围绕装备制造、泛家居产品、陶瓷产品、新材料、机器人、食品饮料等佛山市先进制造产业,大力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水平,推进朗华工业供应链智慧科技园、科曼斯汽配产业园、盈石百布佛山智慧轻纺产业园、佛北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分拨、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

第四节 商贸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商贸业物流网络布局。围绕乐从镇、大沥镇、龙江镇的家具、有色金属、淡水鱼苗等特色商贸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专业市场群,对周边配套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提质、升级,打造集约化的商贸物流节点。推进重点商贸物流节点建设,打造为“市级+区级+镇级(街道)+社区”四级商业网点服务,以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公共配送(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乡配送网络。加快建设末端配送网点,丰富零售门店的送、取货物功能。完善快递基层服务网点布局,发展智能快件箱等末端公共服务点。

推动商贸业物流创新升级。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建设,鼓励物流、快递企业与批发、零售、电商、餐饮、进出口等商贸服务企业深化合作,共建商贸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商贸物流服务能力。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餐饮等行业应用,支持统仓共配、即时配送、夜间配送等新型物流配送模式,加快末端配送站点智能化设施建设,保障“最后一公里”准时送达。支持传统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打造整合“线上+线下”全渠道资源的供应链交易平台,提供集中采购、订单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促进物流业与商贸业深度融合。

专栏五:商贸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商贸业物流网络建设工程。强化商贸物流服务网络,针对佛山市家具电商、家电电商、生鲜电商等新兴商贸产业,着力完善面向不同类型的商贸服务的网络化仓储配送体系、面向电商的便捷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面向中小商贸企业的共同配送服务体系。针对乐从镇钢材、家具、塑料,大沥镇农产品及食品、有色金属及五金、家居建材和轻工纺织品为代表的一批传统优势专业市场,加快乐从钢铁物流加工贸易二期工程、万方商城 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集约化、专业化、智慧化的商贸业物流服务体系。

2.商贸业物流创新工程。积极推动深国际南海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基地、高明联丰供应链运营中心、顺德区国通物流城等项目建设,创新商贸物流服务模式,助力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打造商贸物流标杆项目和粤港澳大湾区保供应保安全的重要基地。积极推动广东精准德邦物流有限公司、佛山市跨越速运有限公司、佛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等龙头快递、快运企业与佛山市批发、零售、电商、餐饮、进出口等商贸服务企业开展合作,特别是为家具电商、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第五节 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根据国家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与重要集散地,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拓展农产品上下行冷链物流服务渠道,适应佛山市水产、花卉等不同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推动保障民生的冷链物流园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合理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区级物流中心和镇(街道)运输服务站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强化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初加工、产地直销等能力,改善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条件,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鼓励企业研发应用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减少运输环节损耗。构建冷链物流设施运营网络,提高从田间地头向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移动冷库等的集货效率,缩短农产品采后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的时间。鼓励生鲜电商、物流企业加大城区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利用效率。

创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打造一批冷链物流仓储及配送服务品牌,引导冷链仓储及运输企业加强与果蔬、水产、肉类等生产加工企业的联盟合作,积极发展公路冷链专线、多温区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水产品深加工+冷链运输”等新模式,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鼓励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与中央厨房提升净菜、半成品加工、预制菜等加工服务能力,为餐饮企业、学校、机关团体等终端大客户提供直供直配服务。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拓展农产品交易展示、安全检测、溯源查询、统仓统配等功能,助力佛山市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一流的农产品品牌。

专栏六: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冷链物流建设工程。以民生保障为基点,聚焦水产、花卉、肉类等特色优势品类,建设一批高质量、规范化的冷链物流项目,以粤港澳大湾区民生保障冷链物流园、易运农产品现代供应链中心、国睿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冷库建设项目、何氏水产—产业链智慧物流园区基地、预制菜食品产业高地等项目为重点,强化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打造惠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冷链物流需求。

2.冷链物流提升工程。坚持创新发展,注重科技赋能,优化升级生鲜食品大健康供应链科创产业谷,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与冷链物流的创新融合,着力推动冷链物流系统优化与集成创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进冷链物流技术、业态模式、经营管理、监管方式创新,依托环球水产交易市场项目,提高服务品质和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和发展效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冷链物流运行管理和治理方式变革,提升行业绿色智慧发展水平。

第六节 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紧抓“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机遇,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强化与广州、深圳等地的班列联动,加快融入“中欧班列”建设。加快推进佛山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加快组合港建设,提升国际物流通关时效,降低报关成本。依托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加速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打造“组合港+航空+班列”的立体化国际物流网络体系,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构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加大扶持供应链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支持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构建国际化的供应链服务平台,有效链接全球供应链,为佛山市制造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配套服务。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构建多元化国际物流服务业务模式,融合“线上+线下”、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等多种交易模式于一体,实现跨境商贸综合集成服务。申报建设国际邮件互换局,实现国际邮件在本地直通关,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结汇、退税、邮包寄递、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建设相关绿色通道,使国际贸易企业在进出口流通环节更加便利和顺畅,将佛山市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和大湾区重要国际物流中心,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专栏七: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广铁佛山丹灶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工程。以公铁联运为主,服务于南海西部产业集聚区、荷城—杨和产业集聚区、周边区域及粤港澳大湾区,融入“一带一路”,融入中欧班列建设,将广铁佛山丹灶铁路物流基地项目打 造成为广东省重要的国际物流节点。

2.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建设工程。将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与临空加工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与航空零部件制造维修、飞机改装等产业深度融合,为申报设立空港型综合保税和空港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奠定基础。

3.佛山国际陆港建设工程。推进佛山国际陆港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口岸查验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枢纽总部大楼、物流信息交易中心及商业配套中心等五大功能分区建设,补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助力中欧、中亚班列发展,实现国际快件、跨境电商、国际货运等通关及物流服务功能前置,推动多式联运物流发展。

4.跨境电商物流提升工程。依托佛山国际陆港、国通保税中心等项目,构建B2B2C(供应商对平台企业对消费者)、B2C(企业对消费者)业务的电商中心,实现跨境电商消费的“体验、下单、申报、核放、提货”一条龙快速服务,打造佛山乃至广东跨境电商产业的重要物流节点。 

5.广东南海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工程。依托广珠铁路,改造既有广珠铁路官窑站,通过增设到发线、牵出线、综合性货场等解决一汽大众整车外运问题,布局多层次网络型交通枢纽。

6.佛山综合保税区建设工程。加快佛山综合保税区的口岸作业区、内部综合服务区、保税物流仓储区、保税装配加工区的建设,以现代物流和保税加工为基础,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机器人、芯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等先进产业,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加工中心、国际物流配送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交割中心、国际商品交易展示分销中心等5个中心,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现代化综合保税区。

第七节 智慧绿色物流体系建设

推进智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以新建一系列智慧化物流园区为抓手,布局建设智慧物流网络节点。推进新建物流园区以及现有园区的智慧化建设与提升,促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业务信息的精准对接,加强人员、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信息的有效匹配,提高智慧物流网络的整体物流效率。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智能仓等新兴信息技术与设备在物流园区与物流企业的应用。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和智慧化车辆等载运工具在物流服务各环节的使用,推进作业自动化、设施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营低碳化的智慧物流网络建设。

创新智慧物流发展模式。鼓励物流企业建设智慧物流管理平台、物流园区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与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接,整合物流服务储、运、仓、配等环节分散的信息,匹配物流供需信息资源,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为物流企业推广智慧物流发展新模式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支持。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加快物流园区与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赋能进程,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供应链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的全链条协同运作,创新一体化物流组织模式。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节能型物流技术与设备,打造信息通畅、运行高效、节能减排的智慧化绿色数字供应链。

专栏八:智慧绿色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智慧化物流园区建设工程。以推动佛山市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高标准推进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以及现有园区智慧化提升工程。建成以深国际佛山顺德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深国际南海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基地项目、龙江国兴供应链智慧物流产业园、莱雅智能粤南区域总部(圆通新建物流园)等项目为标杆的一批高标准、上规模、一体化、智慧化、低碳化的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基地。

2.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港口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和物流园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通物流信息链,促进物流枢纽、物流园区、港口码头物流业务信息的精准对接,实现新建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佛山市物流企业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现协同发展,支撑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第八节 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

提升应急组织能力。建立健全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形成市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工作小组统一领导、统筹部署和总体协调,各区人民政府及各单位组织实施的协调指挥机制。构建完善应急责任体系,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推动形成完整系统的应急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市际应急协调机制建设,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内区域应急协作机制,全面实行粤港跨境货物运输新模式,确保跨境货运运输新旧模式无缝衔接及跨境货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和供港物资顺畅。

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构建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市、区、镇(街道)三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建设,实现市、区、镇(街道)三级物资库全覆盖,积极防范重要应急物资供应短缺风险。建立应急物资运力储备,加强应急物资运输调度组织,健全由政府主导、专业部门与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协同组织链条。

构建应急物资运输体系骨架。建立航空、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方式可达的跨省、市应急物资运输体系骨架和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的市内应急物资运输体系骨架,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以佛山主要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路网为载体,构建应急物资运输通道体系,严格执行全省应急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实施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政策,将畅通物资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作为重中之重,保障应急物资运输通道顺畅。保证疫情紧急运输能力,在重要的物流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设置“非接触式”物资中转场地,主动将隔离流行病的实际需求扎根于运输组织中,实现转运站的“零接触移交”,保障转运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专栏九: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统筹推进应急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物流节点网络和通道资源,整合存量应急设施,推动物流集散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设施嵌入应急功能。加快交通枢纽物流设施应急功能改造,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营运主体的运输能力纳入应急物资运力保障范围。加强物资中转站建设,加快智能仓库建设,落实智能仓库分片区管理,形成市、区、镇(街道)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等应急储运设施高效 协同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2.培育社会化骨干应急物流企业。构建和完善重点物资供应链保障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应急物流队伍,完善物流企业平急转换机制,制定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录,建立高效响应的运力调度机制,提升物资跨区域大规模调运组织能力。支持物流企业建设一批与政府储备基地高效联动的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中心、应急配送中心等设施,发展快速通达、转运装卸和“无接触”技术装备,积极提升专业化应急物流能力。 

3.有序建设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依托“智慧安全佛山项目”,有序推进佛山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对接各行业领域已建的城市安全监测系统及数据资源,实现各部门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推动市域范围城市安全治理的“一网纵观全局”“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研判预警”“一网指挥调度”“一网协同共治”,健全完善物资储备信息采集、物资供应风险评价、物资运力监测和应急物资调度等功能,重点加强对应急物资供应短缺风险的研究评估,形成市区镇纵向贯通、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应急物资保障“一网统管”体系。

第五章 保障措施
05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强化协调联动,做好物流规划落实,加强各部门、各区的联动,强化责任担当,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物流信息沟通、政策研究评估、重大问题协商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确保物流重大建设项目落到实处。发挥社会组织力量,鼓励行业协会牵头,推动佛山市物流领域各社会组织的联盟与合作,通过设施互通、资源共享等市场化方式打造优势互补、业务协同的合作共同体。

第二节 土地保障 

本着集约化用地的原则,合理科学地规划物流用地,促进城市物流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在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中充分保障物流用地规模、土地性质和空间位置长期稳定,合理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规划物流聚集区提高物流用地效率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及物流重点项目等的土地供应保障重要的公路枢纽、铁路站场、港口码头和机场等附近预留物流聚集区用尤其是“万亩”级产业园区周边配套物流用地。按照“整治一批、清退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综合整治不合规的旧工业区、处置闲置土地、推动集约用地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推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在对土地使用效率低的村集体用地进行改造时,结合物流建设发展需要,合理尊重原有属性和功能,支持调整为物流用地,为佛山市物流业发展提供宝贵空间,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财税保障

积极研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探索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物流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发展重点物流设施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尤是国有龙头物流企业落地投资。严格落实物流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物流企业依据关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项目的贷支持力度,加强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有序开展直接信贷业务,增加金融服务供给。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等发起成立物流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佛山重要节点物流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物流业与金融业深度融合。

第四节 主体培育

加快培育一批根植佛山,具有品牌影响力、创新引领力、市场带动力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国有企业的引进和支持力,支持国资企业积极参与物流发展,在疫情等突发情况下更好落实政府纾困、民生保障等安排积极引入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扶持中小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精耕国内市场协同抱团出海。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战略性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增强主体活力。物流主体作为物流市场的关键要素,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激发物流经济活力。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深圳、广州物流龙头国有企业运营主体参与佛山市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充分发挥佛山八大国企集团在服务产业体系、服务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柔性引才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国际物流、产业供应链管理等专业物流人才,实施精准引才,吸引更多高水平物流人才落户佛山,为佛山 物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第五节 监测评估

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物流运营数据统计。强化物流市场监督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物流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动态监测评估物流体系的运行状况,提高物流运行监测、预测预警、追踪追溯和公共服务能力,激发更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根据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及时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强化针对中小规模物流项目的规范性指引,总结实施经验,对规划目标及任务作出适当调整,纠正实施偏差,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