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冷链AI数据平台「链库」宣布完成1.5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贵州乡村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老股东持续加码。这是继2022年天使轮、2024年Pre-A轮后,链库再次获得资本强力支持。在DeepSeek看来,作为中国首个垂直冷链的互联网生态综合服务平台,链库的融资动向不仅牵动行业神经,更可能成为冷链产业升级的转折点。
链库成立于2022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冷链委指导搭建,创始团队汇聚了冷链物流、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顶尖人才。其核心人物沈妍曾担任华为数字政企冷链事业部负责人,这一背景为链库注入了深厚的技术基因。
成立仅三年,链库已完成三轮累计上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湾兴创投、苏州吴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截至2024年4月,链库上线冷库数据超21000个,遍布中国31个省份、394座城市,覆盖全国91.7%的冷库资源。平台现有注册用户已超26万,日活跃用户达3000+,累计已对接供需信息条数超29万条,匹配冻品入库超35万吨,总货值达120亿。
此次融资的核心投向之一是AI大模型ColdSeeker的研发。这是全球首个垂直聚焦冷链产业的AI模型,旨在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三大痛点:
1.供需匹配低效:传统冷库资源分散,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空置率高达30%。ColdSeeker通过分析历史交易、季节波动、区域需求等数据,实现冷库资源的智能推荐与动态定价。
2.温控管理粗放:冷链断链导致的损耗率约20%。ColdSeeker可实时监控温湿度、预测设备故障,并结合路径优化算法降低运输风险。
3.标准化缺失:冷链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链库基于AI模型构建了冷库评级认证体系,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链库的野心不止于技术突破。其战略目标是通过“全国冷链数据平台”和“智慧供应链生态”,重塑冷链产业的基础设施:
1.数据平台:整合冷库位置、容量、温区、价格等静态数据,叠加运输轨迹、库存周转等动态信息,形成行业级数据池。这一平台已接入超2.1万个冷库数据,并计划向上下游开放API接口,赋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决策。
2.生态服务:从冷库租赁扩展至设备集采、规划设计、供应链金融等全链服务。例如,与华为合作开发冷链园区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仓储管理无人化。
这一布局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而新供销基金与贵州乡村基金的领投,也凸显链库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价值——通过提升冷链效率,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减少损耗。
链库的崛起标志着冷链行业正从分散化、低效化走向集中化与智能化,其影响深远:
1.资源整合提速:通过平台化运营,中小冷库得以接入全国网络,闲置资源利用率提升;大型企业则能优化布局,降低边际成本。
2.行业标准建立:链库推动的冷库评级、温控认证等体系,可能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参考,加速行业规范化。
3.竞争格局洗牌:传统冷链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而科技公司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如链库+华为、瑞云冷链+顺丰)将催生新巨头。
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评价:“链库突破了空间局限,降低了中小客户门槛,对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消费升级、预制菜爆发和乡村振兴深化,冷链物流行业在中国正迎来高速发展期,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8686 亿元至 8970 亿元之间。链库的下一步计划清晰:
1.技术深化:将ColdSeeker与区块链、物联网结合,构建可追溯的冷链安全体系。
2.国际化布局:借鉴精创电气等企业的全球化经验,探索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
3.生态闭环:从仓储扩展到运输、金融、供应链管理,打造“冷链产业互联网”超级平台。
正如沈妍所言:“冷链行业的价值不仅是商业效率,更是社会责任——让每一颗荔枝、每一块牛排都能安全抵达餐桌。”链库的1.5亿融资,或许正是这个万亿赛道爆发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