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鲜易鲜物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冷链运输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2025 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破 8000 亿!哪些领域是资本新宠?​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4-09
2025 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破 8000 亿!哪些领域是资本新宠?​

在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下,冷链物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相关数据预测,2025 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 8000 亿大关。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哪些领域正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新宠?


01
场规模迅猛增长,冷链物流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从需求端来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对高品质生鲜食品、药品等冷链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以生鲜消费为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常温保存的食品,对新鲜、营养、安全的冷鲜肉、果蔬、水产品等需求大增。相关数据显示,过去 5 年,我国居民人均生鲜食品消费支出年增长率达到 8%,其中对冷鲜肉、有机果蔬等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速更是超过 15%。同时,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生鲜电商、医药电商等新兴业态崛起,进一步拉动了冷链物流需求。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已突破 5000 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 20% 以上的年增长率。

从供给侧而言,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十四五” 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等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能力。数据显示,2020 - 2024 年期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5%,2024 年上半年冷链物流总额达 3.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 ,冷链物流总收入为 2779 亿元,同比增长 3.4% 。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5 年市场规模突破 8000 亿已成为大概率事件。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自然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

02
细分领域亮点频现,成资本追逐焦点

1.肉类冷链:从屠宰到餐桌的全链机遇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肉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冷鲜肉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加快构建 “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 的肉类供应链体系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资本可在多个环节布局。

在源头,投资生猪、肉羊、肉牛、肉禽优势产区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能够有效衔接畜禽主产区和主销区,构建起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例如,在四川、河南等生猪养殖大省,建设现代化的冷链仓储中心,可直接对接养殖场,将刚出栏的生猪迅速进行预冷处理,减少损耗。

屠宰环节,鼓励屠宰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和低温分割加工车间、配套冷库等设施,有助于提升肉类品质,延长保鲜期。如双汇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先进的屠宰生产线,其预冷车间能在短时间内将肉品温度降至适宜储存的范围,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运输方面,适应减少畜禽活体跨区域运输的要求,投资推广挂肉冷藏车等专用设施设备,可降低运输损耗,保障肉类新鲜度。一些冷链运输企业购置新型挂肉冷藏车,采用先进的温度监控系统,确保运输过程中肉品始终处于最佳储存状态,运输损耗较传统方式降低了 10% - 15%。

2.果蔬冷链:产地保鲜与全程配送的潜力赛道

果蔬作为生鲜产品中的重要品类,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极为迫切。

一方面,我国果蔬优势产区分布广泛,南菜北运、西果东输等流通格局使得完善果蔬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配套条件成为当务之急。在产地建设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仓储保鲜设施,能够延长果蔬销售周期,提高反季节销售水平。例如,在山东寿光蔬菜产区,建设大量气调保鲜库,通过调节库内气体成分,可将蔬菜保鲜期延长 1 - 2 倍。同时,推广移动冷库、预冷设施应用,合理配套布局插电装置,加强移动冷链设施设备与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高效联动,完善 “最先一公里” 冷链配套,可大幅减少果蔬在采摘后的损耗。据统计,采用预冷措施后,果蔬采摘后损耗率可从 20% - 30% 降低至 10% - 15%。

另一方面,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程冷链配送环节也蕴含着巨大投资机会。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配备清洗、分级、分拣、切割、包装等设施设备,推进商品化包装与冷链包装一体化,能够提高果蔬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些电商平台与产地合作,建设现代化的果蔬处理中心,对农产品进行精细分级和精美包装,使产品价格提升 20% - 30%。资本投入这一领域,可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高效的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如每日优鲜在多个果蔬产地建立直采基地,并配套冷链物流设施,实现从产地到消费者的快速配送。

3.水产品冷链:产地加工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

水产品因其易腐坏的特性,对冷链物流的依赖程度极高。

在产地端,强化水产品产地保鲜加工设施建设是关键。完善鱼塘、渔船、渔港预冷保鲜设施装备,建设速冻、冷藏、低温暂养等配套设施,推动建设冷藏加工一体化的水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引导水产品就近加工,能够从源头上保障水产品品质。例如,在舟山渔场,当地渔业企业建设了大型的海上冷链加工船,可在捕捞现场对渔获进行速冻处理,大大延长了水产品保鲜期。

在消费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健全支撑水产品消费的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加强水产品产地销地冷链物流对接,提升销地冷链分拨配送能力,推动沿海、重要江河流域等优势产区构建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成为投资热点。此外,活鱼纯氧高密度冷链等鲜活水产品冷链配送技术创新,也为资本进入提供了新方向。一些冷链企业采用活鱼纯氧冷链运输技术,可使活鱼运输成活率达到 95% 以上。

4.医药冷链:保障生命健康的刚性需求领域

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冷链物流的严格要求,从疫苗、生物制剂到各类药品,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医药电商的兴起,医药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呈现刚性增长。

在疫苗领域,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疫苗冷链的重要性,从疫苗生产、储存到运输、接种,整个流程需要全程严格的温度监控和冷链保障。例如,辉瑞的新冠疫苗要求储存温度在 - 70℃左右,这对冷链设施提出了极高要求。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医药冷链物流设施,配备先进的温度监测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以及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医药冷链需求。同时,医药电商的发展也催生了对 “最后一公里” 医药冷链配送的需求,投资布局社区级的医药冷链配送站点,提供安全、及时的配送服务,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像叮当快药等医药电商平台,在资本支持下建设了大量社区冷链配送站点,实现药品快速送达。

5.电商冷链配送:新兴业态下的配送服务新机遇

生鲜电商、即时配送等新兴电商模式的崛起,对冷链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

在生鲜电商领域,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的新鲜度、配送时效性要求极高。资本投入建设冷链前置仓,能够缩短配送半径,实现快速配送。例如,盒马鲜生在全国各大城市核心区域布局了大量冷链前置仓,消费者下单后,可在 30 分钟 - 1 小时内收到商品。同时,发展冷链即时配送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效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一些即时配送平台通过算法优化,将冷链配送时长缩短了 20% - 30%。此外,即时配送领域的冷链配送服务也在逐渐兴起,如餐饮外卖中的冷食配送、鲜花蛋糕等易腐商品的配送,都需要专业的冷链配送支持,这为资本进入提供了新的细分赛道。

03
挑战与机遇并存,资本需理性布局

尽管冷链物流各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投资潜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冷库建设、冷藏运输设备购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建设一座中型冷库,前期投资往往在数千万元,回收成本可能需要 5 - 10 年。其次,冷链物流技术要求高,从温度控制到信息化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本也不容忽视。例如,高精度的温度监控设备研发成本高昂。此外,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尚不完善,不同企业在服务质量、操作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增加了投资风险。

对于资本而言,在布局冷链物流领域时,需要理性分析,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布局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同时,关注政策导向,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2025 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突破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肉类、果蔬、水产品、医药以及电商冷链配送等领域凭借其独特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正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新宠。然而,在投资热潮中,资本需保持理性,充分考量行业挑战,精准布局,方能在冷链物流这片蓝海中收获丰厚回报,同时也为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迈向新高度贡献力量。


END